發布會上,來自全球杰出的科學家紛紛發表了他們在生命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對于未來前沿科技發展的認識。其中醫療的科技進步和醫療領域與人工智能結合發展既促進了生命科學領域的創新,也實現了人工智能的實際應用。第一,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Pr of. Gr egor y S.Chirekj ian的主題演講——《前沿機器人》。前沿機器人是人工智能的范疇,前沿機器人研究關注的是智能機器人,智能作為新一代生產和服務工具,在制造領域和非制造領域具有更廣泛、更重要的位置,如核工業、水下、空間、農業、工程機械(地上和地下)、建筑、醫用、救災、排險、軍事、服務、娛樂等方面,可代替人完成各種工作。同時,智能機器人作為自動化、信息化的裝置與設備,完全可以進入網絡世界,發揮更多、更大的血液溶漿機作用,這對人類開辟新的產業,提高生產水平與生活水平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醫療領域一直都希望通過人工智能的發展來提高醫療技術,使得行業發展更上一層樓。因為現代醫學治療過程中對于手術、對于人體內部系統治療需要全方位的感知和精密性更高的治療手段來治愈以往無法或者難度很高的疾病,隨著生命科學探索的深入和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發展,人工智能運用越來越多。據統計,目前在新藥研發、輔助疾病診斷、輔助治療、健康管理、醫學影像、臨床決策支持、醫院管理、便攜設備、康復醫療和生物醫學研究等十大領域,都有人工智能的實操案例。例如,生機電一體化是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前沿科學技術,將該技術應用于機器人上,通過對神經信息的測量、處理與人機信息通道的建立,將神經生物信號傳遞給機器人,從而使機器人能夠執行人的命令。正因為這種原理,假肢也能夠“聽懂”人的指示從而成為身體的一部分,這也可以讓更多失去肢體的患者或者是無法正常行動的老人獲得動力支持。第二,美國前沿科學研究院院長方丹群的主題演講——《心臟量子譜診斷技術》。方丹群介紹說,心血管疾病是人類死亡的頭等殺手,美國每年有100萬人死于心臟病,而中國每年有300萬人,冠心病占心臟病的70%-80%。100年前發明的心電圖是心率失常的金指標,但是心電圖對于某些心臟疾病如冠心病是不靈敏的,在檢測心肌缺血方面,靈敏度和特異性都很低,也不能進行早期診斷或提供關于潛在心臟致命問題的險情訊息。



